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探究下列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帝所长……”

——节选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四:(二年)春正月丁亥,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

(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班固:《汉书》卷四《文帝纪》

(2)材料四的诏书是谁下的?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政策?经过他和他的继任者的励精图治,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也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请写出这个盛世局面的名称。

(大一统)

(3)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4)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汉武帝也曾经采取过如图2类似的措施,写出他的做法。

(5)在图4、图5中的两位人物的建议下,秦始皇、汉武帝在对待儒学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两项不同的措施?

(功过评)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6)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1)禅让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2)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文景之治。(3)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4)秦朝统一了货币和文字;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5) “焚书坑儒”;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始设置太学讲授儒家经典。(6)开放性题目,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1)依据材料一信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帝所长……”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依据材料二信息“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根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可知,该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二的诏书是汉文帝下的;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3)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示可知,图1反映了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统一了货币和文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5)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始设置太学讲授儒家经典。(6)开放性题目,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