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16:51

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题目描述

【题目】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1)依据材料一说明黄宗羲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这一认识有什么积极意义?

(2)从材料二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的变化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解析

(1)根据“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得出认为学校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培养官员,还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相关人才;根据“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得出学校还应该成为评定国家大事是非(或评定天下是非,监督政府、评议政事)的机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意义在于批判君主专制。(2)根据“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培养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化、推动男女平等、提高中下层民众文化水平、推动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等角度进行作答。

(1)发展:认为学校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培养官员,还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相关人才;学校还应该成为评定国家大事是非(或评定天下是非,监督政府、评议政事)的机构。意义: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2)意义: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推动男女在受教育权上平等或促进妇女解放:有利于提高中下层民众文化水平;有利于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