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23:15:0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代替风力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铁农具和牛耕在我国哪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

(2)材料二中指出“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两项成就。依据材料二指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巨大进步?

(3)说出材料三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两项发明。“使蜡烛黯然失色”,为世界带来光明的发明家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的三个发展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案解析

(1)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2)牛顿在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数学上创建了微积分;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或力学三定律、“牛顿三定律”,进行光学分析;由材料“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可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提高了效率;拥有了更加方便的动力;摆脱了大自然的限制等等。(3)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力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90年代出现了柴油机,它的问世,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80年代,卡尔•本茨等人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所以材料中的汽车、飞机、内燃机、电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使蜡烛黯然失色”,为世界带来光明的发明家是爱迪生,他于1879年发明了电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所学可知,“原子动力”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4)由上述材料可看出,材料一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反映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不断发展变化;材料二蒸汽机的改良使人力逐步获得解放,机器力成为主要动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等等。

(1)春秋时期。(2)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光学分析;拥有了更加方便的动力;摆脱了大自然的限制。(3)汽车、飞机、内燃机、电等;爱迪生(4)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不断发展变化;人力逐步获得解放,机器力成为主要动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等等。(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