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5:54:37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题目描述

【题目】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时,有一交趾人并韶者,富于词藻(文章写得很好),诣选求官,而吏部尚书蔡撙以并姓无前贤,除(任命)广阳门郎(守门的小官)。蔡撙贤者也,不能免俗,何哉?

——洪迈《容斋随笔》

(1)材料一中的“俗”是指什么?蔡撙“不能免俗”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答案解析

(1)“俗”: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的制度,可知“俗”指选拔官吏只看门第,不看才学。问题:根据“蔡撙贤者也,不能免俗,何哉?”可知,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的方法上的弊病是社会问题,选贤能的人也不能例外。(2)根据“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得出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根据“大小之官,悉听吏部”得出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得出拓宽了选官渠道,扩大了统治基础;根据“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得出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1)“俗”:指选拔官吏只看门第,不看才学。问题:说明上述选拔官吏的方法上的弊病是社会问题,选贤能的人也不能例外。(2)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拓宽了选官渠道,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