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重新反思那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历史长河中穿行,悲愤在心中燃烧。曾几何时,绚丽开放的罂粟花啊,变得魔鬼般狰狞!轰隆隆的炮声,带来了所谓的文明,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听,可是失去的儿女们,在呼唤母亲……

材料二

材料三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四  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中写道:“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1)材料一中为了防止这一毒品流毒于中国,中国人努力抵制,请写出相关的人物和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请你说出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那是失去的儿女们在高呼母亲”这个条约中失去的儿女是谁?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当时的的中国有哪三支粗具规模的新式海军?图二中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反映了当时在中国出现了什么形势?其中,日本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哪里?

(5)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解析

(1)人物:林则徐,事件:虎门销烟  (2)条约名称:《南京条约》,失去的儿女:香港岛(3)指挥官:邓世昌.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条约:《马关条约》  (4)形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势力范围:福建(5)胜败原因:中国:墨守成规;科举制度不联系实际;封建制度的腐朽;日本:吸取历史教训;从本国实际出发,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1)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防止这一毒品流毒于中国,中国人努力抵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大量输入鸦片之时,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并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在广东领导了虎门销烟,它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根据题干信息“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可知,这个条约名称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因此这个条约中失去的儿女是:香港岛。(3)根据材料二图一“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将士在黄海大战中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因此致远舰的指挥官是邓世昌;洋务运动中创建的海军有北洋、南洋、福建三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其中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把福建划为它的势力范围;因此材料三中的“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反映了当时在中国出现的形势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势力范围是:福建。(5)根据材料四“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可知,中国失败的原因是,墨守成规;科举制度不联系实际;封建制度的腐朽。根据材料四“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可知,日本取胜的原因是,吸取历史教训;从本国实际出发,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