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一起回顾120多年前的那场戊戌

题目描述

【题目】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一起回顾120多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维新派是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只是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维新的。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问题一:材料一中“割台湾”的是什么条约?该条约签订于何时?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了军事工业和军事力量的清朝为什么战败?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变法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该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问题三:综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答案解析

问题一:《马关条约》 1895年。工业上,虽然通过洋务运动兴办了军事工业,但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军事上,并没有改变军备废弛、战斗力低下的局面。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变革政治制度。问题二:资产阶级。发展农、工、商业。不符合中国国情;资产阶级势力脆弱,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只依靠-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问题三: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割台湾”的是《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工业上,虽然通过洋务运动兴办了军事工业,但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军事上,并没有改变军备废弛、战斗力低下的局面,所以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是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变法成功的关键又是变革政治制度。问题二:依据材料二“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该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发展农、工、商业;根据材料三“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维新派是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只是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维新的”的信息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资产阶级势力脆弱,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只依靠-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问题三: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