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

题目描述

【题目】“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代中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他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榜葛剌,国王派大臣帅几千人马到港口迎接,并陪到王宫,双方互赠礼物后,国王设宴招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四: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1)请根据图1和图2,指出“这一群人”中的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哪一史实?说出该主要人物和他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为何逐渐衰落?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答案解析

(1)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2)郑和下西洋非洲东海岸与红海地区。(3)繁盛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地理知识的进步等。衰落原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古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围绕和平、合作、共赢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图片可知,图一是鉴真,图二是玄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还带去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法,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最远到达的地方是非洲东海岸与红海地区。(3)根据材料“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结合所学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是: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地理知识的进步等。明清时期由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海上丝绸之路衰落。(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围绕和平、合作、共赢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如:古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