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7:01:00

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

题目描述

【题目】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逐步形成美苏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标志的出现,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即使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也采取克制与妥协,从而使危机逐步降温,与此相关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

(3)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是美苏两极格局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力量。它所奉行的政策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4)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国际关系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试题(1)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是在1945年华约的建立,到此为止,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全方位对抗形式就形成了。标志: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总统针对土耳其和希腊两国面临的危机而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变化:当美苏开始冷战时,双方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形成的同盟关系就变成了竞争对手或者敌对的关系。(2)根据题干的“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也采取克制与妥协,从而使危机逐步降温”可知这是指在美苏冷战时期形成的双方关系紧张的代表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应该指的是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危机发生后,肯尼迪强烈呼吁赫鲁晓夫“停止和取消对世界和平和我们两国稳定关系的这种秘密鲁莽并富有挑衅气味的威胁”,要求苏联放弃世界霸权的计划,结束危险的军备竞赛,从古巴撤走导弹并保持克制。最终的结果是苏联撤走了导弹,这说明战略优势是在美国一方。(3)政策:1956年,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在南斯拉夫会谈后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会议召开,共有25国参加,到1993年已成为拥有107个成员、地跨亚非拉欧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奉行的政策是非集团、不结盟。影响: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4)标志: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国家利益最终也必须通过国家实力的对比来决定,所以大国间实力对比的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标志:华约的成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变化:从盟友到对手(2)事件:古巴导弹危机结果说明: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4)标志:苏联解体因素:大国间实力对比的变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