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1 17:37:53

古今中外的政权均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古今中外的政权均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输纳,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材料五  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中央重视水利改革发展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特点:由材料“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可归纳为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由材料中政府采取的两项措施可归纳为救灾与减灾相结合。(2)特点:由材料“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可知,英国更加注重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来保障劳动者权益。成因:结合所学可从工人运动的兴起、维护统治的需要、人权观念的加强、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3)做法:由图片的文字信息可知,其做法为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4)由材料“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可归纳生产力的提高;另外结合所学可从历史教训的吸取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分析。(5)原因:由材料“第八个‘一号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可归纳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另外结合所学可从历史及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

(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5)原因: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关乎农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