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中央政权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相

题目描述

【题目】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中央政权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高宗永徽(唐高宗年号)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唐朝地方势力的不断壮大对五代十国时期的什么风气形成有重大影响?

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藩镇)屯兵自重,多次赋入自贍(shan.充足。)……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缺帅,稍命文臣权知。……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2)据材料二,分析赵普“劝上革去其弊”中的“弊”指什么问题?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统治者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意:全都)不逮(意:比不上)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地理志》

(3)据材料三,分析“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元朝实行的什么制度?据所学知识写出元朝时期管辖山东的机构名称。

材料四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推行材料四中措施的皇帝是谁?材料四中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1)长官:节度使;风气:尚武轻文(2)问题:方镇(节度使屯兵自重);措施:派文臣任知州;设通判、转运使管理地方行政和财政(3)制度:行省制度;机构:中书省(4)皇帝:朱元璋(或明太祖);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行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便行省的权力分散)(5)趋势:对地方管理加强;(或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1)据材料一“始谓之节度使”,指出唐朝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节度使。据材料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和所学知识,唐朝安史之乱后地方上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武将拥兵自重,唐朝地方势力的不断壮大,对五代十国时期的尚武轻文风气形成有重大影响。(2)据材料二”自唐天宝以来,方镇(藩镇)屯兵自重……五代方镇益强……”,分析赵普“劝上革去其弊”中的“弊”指唐朝安史之乱后方镇(节度使屯兵自重)。据材料二“方镇缺帅,稍命文臣权知。……”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派文臣任知州;据材料二“……置转运使、通判”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设通判、转运使,前者负责监督地方知州,后者负责将地方赋税大部分上缴中央,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据材料三,分析“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或行省,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据所学知识,元朝时将首都大都及周围的大片地区,包括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央的中书省管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材料四中措施的皇帝是朱元璋(或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在地方则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依据材料四“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可知明朝地方官制改动的最突出特点是权力的分散与制衡(行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便行省的权力分散)。(5)综合上述材料,从北宋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防止地方上武将专横跋扈的举弊端重演到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再到明朝在地方设立三司、分化地方权力,可见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