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制度可以保障国家的长久兴盛,但一成不变的制度却会把国家送进坟

题目描述

【题目】制度可以保障国家的长久兴盛,但一成不变的制度却会把国家送进坟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周室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外界的侵犯;抵御侵犯的措施,没有比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

——译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三 巧妙措施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涉及的是什么制度?谈谈“周室”实行该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楚庄王问鼎中原是以什么名义号令诸侯的?这段材料又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特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解析

(1)分封制度。保障周王室的安全(2)尊王攘夷。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秦朝:实行那县制。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4)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领导。(言之有理即可)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没有比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宗室、功臣和前代贵族的后裔;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保障周王室的安全,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楚庄王问鼎中原是以尊王攘夷名义号令诸侯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这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4)开放性题目,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领导。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