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8:04:34

汉化与胡化

题目描述

【题目】汉化与胡化

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汉化政策,巩固了北魏在北方的统治。但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原来拥有一定特权的鲜卑武人,政治地位降低,激化了鲜卑族的内部矛盾,致使孝文帝去世后仅二十余年,北魏鲜卑贵族领导了六镇起义,导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

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则反其道而行之,推行胡化政策。如在军制上,他采用了更似鲜卑旧制的八柱国制、府兵制等。此外,便是改造汉人世家大族的姓氏及郡望。约言之,西魏宇文泰改造汉人姓氏及郡望之政策分为二阶段,其先改山东郡望为关陇郡望,其后则径赐以胡姓,使汉人士族在姓名上有了鲜卑族烙印。文化上宇文泰非常重视胡俗。西魏社会中的胡语、胡服、胡戏、胡乐都十分流行。这表明宇文泰除实施充实物质之政策外,必应别有精神上独立有自成一系统之文化政策,其作用既能文饰辅助其物质即整军务农政策之进行,更可以维系其关陇辖境以内之胡汉诸族之人心,使其融合成为一家,以关陇地域为本位之坚强团体。

与此同时,宇文泰也大行《周礼》复古,如:用周礼中的四官取代三省制,用《尚书》周诰问题取代通行文体。宇文泰用《周礼》名号,以暗合其当日现状,故能收摹仿之功用,终以出于一时之权宜。后来逐渐发展,还汉魏之旧,君臣皆服汉魏衣冠。在政府机构和官僚制度方面都沿袭了孝文帝改革的制度。最后,在继承西魏、北周的隋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后,杨坚又下令恢复汉姓,而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融合也在此时基本完成。

——摘编自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有学者认为:“汉化”与“胡化”是北朝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看似矛盾,实则殊途共归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

答案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论对上述观点的认识。结合所学从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方面说明孝文帝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在军制上,他采用了更似鲜卑旧制的八柱国制、府兵制等”、“便是改造汉人世家大族的姓氏及郡望。”、“文化上宇文泰非常重视胡俗。”等内容从军制、郡望、文化等方面概括胡化的内容。依据材料“最后,在继承西魏、北周的隋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后,杨坚又下令恢复汉姓,而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融合也在此时基本完成。”结合所学可知,“汉化”与“胡化”是北朝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看似矛盾,实则殊途共归的进程,最后的结果就是走向民族融合。

等级四:能够概括材料中汉化(孝文帝文化方面的改革)胡化(军制、郡望、文化)的具体内容;能通过材料内容,清晰论述出汉化、胡化的矛盾与殊途共归等级三:能够概括材料中汉化(孝文帝文化方面的改革)胡化(军制、郡望、文化)的具体内容;能通过材料内容,与题目观点建立联系等级二:能够概括材料中汉化(孝文帝文化方面的改革)胡化(军制、郡望、文化)的具体内容等级一:未能有效概括材料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