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丝织工艺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丝织工艺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材料一

①嫘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养蚕想象图

②距今约47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绸残片

③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长寿绣”黄绢

 

(1)有学者认为:史前时期,先民已经会利用蚕丝。请从材料一中选取能证明上述观点的一张图片,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材料二 下图东汉画像石上刻有一幅脚踏纺车,在两汉时期已经普遍使用。织机用脚踏织板,把织工的右手解脱出来,双手配合纺纱和并线。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

——摘编自国家博物馆《文物中国史》

(2)依据材料二,说出两汉时期丝织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中国丝绸成为罗马人的生活时尚,其特有的质感和稀缺使得它成为罗马贵族热衷的奢侈品。

(3)依据材料三,写出示意图的名称。说明示意图中的路线与材料四所述史实的关系。

材料五 战国时期,蚕桑生产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蜀地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地区。魏晋时期,原游牧民族生活的河西地区(黄河以西)也开始大量栽培桑树。在河西的魏晋墓葬中,发现了大量与丝绸生产有关的壁画,其中采桑图中还有断发赤脚的少数民族妇女形象。

——摘编自吴琼《秦汉蚕桑丝织技术》

(4)依据材料五,说出魏晋时期蚕桑生产地区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

(1)②②的丝绸残片是考古发现,距今约4700多年,属于史前时期。由此可以证明上述观点。(2)丝织业技术先进(领先世界)。(3)丝绸之路。西汉以后,中国的丝绸沿丝绸之路运到罗马。(材料四中的史实证明了丝绸之路的形成。)(4)蚕桑生产地区扩大到黄河以西地区。北方的民族交融。

(1)依据所学可知,②距今约47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绸残片属于考古成果,距今约4700多年,属于史前时期。由此可以证明史前时期,先民已经会利用蚕丝。(2)依据材料信息“脚踏纺车,在两汉时期已经普遍使用。织机用脚踏织板,把织工的右手解脱出来,双手配合纺纱和并线。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两汉时期丝织业技术先进。(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示意图是古代丝绸之路;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阳关,一直向西经过安息,到达大秦。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中国的丝绸织品、西域的奇珍异宝都要经过丝绸之路;西汉以后,中国的丝绸沿丝绸之路运到罗马。(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战国时期,蚕桑生产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蜀地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地区。魏晋时期,原游牧民族生活的河西地区(黄河以西)也开始大量栽培桑树”可知,魏晋时期蚕桑生产地区扩大到黄河以西地区;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魏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