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6:15:45

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

题目描述

【题目】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对抗)

材料一: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的这场“战争”双方名称是什么?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缔约结盟)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合作共赢)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五: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4)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中“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可知,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2)根据材料中“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可以看出,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的友好合作转为战后的对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袘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根据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可知,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可知,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协约国和同盟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由合作走向对抗;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马歇尔计划。(3)图一: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图二;欧盟的成立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