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外交以国家实力为基础,是经济实力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外交以国家实力为基础,是经济实力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 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二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摘自《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序言

(3) 材料中的“这些原则”概括起来指什么?

材料三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

材料四  下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4) 材料四中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材料三、四反映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

(1) 丝绸之路  张骞(2分)(2) 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分)(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4)《中美联合公报》 由敌对到友好(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中的“西汉以来,丝绸、瓷器和香料贸易”,我们可判断出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指的是丝绸之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2)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清政府统治中国后,在对外方面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使得中国越来越闭塞,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前进;闭关锁国的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3)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1953年,周恩来在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进行会谈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描述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4)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由敌对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中美联合公报》,由敌对到友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