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5:30:16

工业化是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化进程充满艰难曲

题目描述

【题目】工业化是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化进程充满艰难曲折,带来无限生机,也带来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年一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创造性地使用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图三  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宣传

(3)为改变材料三中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为迅速实现工业化,我们党曾急于求成,走了弯路。图三是新中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宣传? 

材料四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4)举出苏俄的一个事例来论证“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南方谈话的内容与中共十四大哪一重大决定相一致?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一系列数字可知,材料一说明了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新中国建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的数字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对比表”中的增幅数字可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据材料二“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图三中显示“快马加鞭,不到十五年就要赶超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新中国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宣传;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的提高计划指标,它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论证了“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的内容与中共十四大相一致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说明: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赎买政策(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 (3)实施一五计划;大跃进; (4)苏俄新经济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