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①,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③?

(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高祖责其后服(___________)

②万夫敛手(___________)

③尝侍宴披香殿(___________)

④诚非所宜(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遂笑而释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 今因隋之侈/无案牍之劳形

C. 实谓惩其奢淫/既克,公问其故/

D. 今于隋宫之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⑴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⑵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4】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答案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宜”:应当。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敛”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收”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B项加点的词意思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A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并列。C前者“他”,后者“其中”。D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代词。【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计”:考虑。“作”:建造。“是”:这。【4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等语言描写分析,即可概括出苏世长是一个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的臣子。小题2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译文: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叩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停止了政务,进行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癫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喜欢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过去在武功,有幸做您的侍从。看见您的房屋仅能蔽风霜,在那时,您认为那样的住所,就足够了。如今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