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社会发生了翻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摘自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运动?指出李鸿章在这一运动中开创的军事工业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指出拉开这场变法运动的序幕。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请为以上四次运动拟定一个主题。

 

答案解析

(1)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2)改革官制;公车上书。(3)辛亥革命;三民主义。(4)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民主科学思想得以弘扬,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自强之本”“李鸿章”可知是洋务运动;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变法之本……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变官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拉开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的是公车上书。(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华民国成,清朝灭”可知是辛亥革命;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可知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和科学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围绕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从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民主科学思想得以弘扬以及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等回答。(5)依据材料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可从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