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答案解析

(1)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意思相同的答案也可以)(2)趋势:激增。(3)危害: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壮举:虎门销烟。

(1)根据材料一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节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中英贸易的状况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激增趋势。(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危害是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