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变革·借鉴·发展。

题目描述

【题目】变革·借鉴·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于爵位并赏赐土地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史治理

 

(1)依据材料一,说出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①处应填写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变化有何关联?

材料三: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疆域扩大。(答出其中1点即可)(2)商鞅变法;变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或因果关系。(3)北魏孝文帝;迁都、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取汉族官制。(4)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政权封建化加速;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1)依据图中信息可知,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是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疆域扩大。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疆域不断扩大。(2)依据材料二信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可知,这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所以材料二中①处应填写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发展了军事力量,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是变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或因果关系。(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据材料“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政权封建化加速;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