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新全球史》
材料三 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明清城镇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一所述的“天下大捻”?
(2)请你举出两个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这句话的?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解析
(1)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2)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或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耕地、粮食供给不足,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稳定;清朝以农业立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4)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农业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政策的引导;统治者的重视。
(1)根据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了的措施是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达到 “天下大捻”。(2)根据题干信息“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3)根据材料三“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耕地、粮食供给不足,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稳定;清朝以农业立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农业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政策的引导;统治者的重视。
相关试题
工作部门领导成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 )的意
日俄战争期间,买办出身的清朝工部侍郎盛宣怀邀
下列哪项不是第一鳃裂囊肿的病理表现()
(单选题)连接粗缆以太网的电缆系统不包括()
(单选题)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技术革命,每次科技革命
辨析题。挫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的人生不需要挫
表示酶量,不能用重量单位,要用活力单位表示。
174、二次井控的核心就是要做好()的早期发
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造成我国南北方水热资源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景点讲解员游览途中见到景物后,不是简单的只讲
小明的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回家,小明非常依赖
下面哪种情况,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
患者,男,56岁。间断活动时喘憋1年余,近期
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小钟说:“
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
作用在刚体的任意平面内的空间力偶的力偶矩是(
物业动火过程中的要求包括: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
物业在承接检查时,应由()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