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22:56:42

材料一见下图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三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有何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二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答案解析

(1)事件:由材料一曲线图可知,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率大幅上升;30年代中期由于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失业率逐步下降。(2)由材料二数据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崇的经济理论是凯恩斯主义。(3)不同:根据材料三“物价大幅度上涨”,联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状况可知,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却导致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经济高速增长。凯恩斯主义。(3)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