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1 23:39:34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统计

——整理自《中国历代宰相大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唐宋明三代丞相(宰相)人数变化的制度因素,纵观自秦至明丞相(宰相)人数的变化说明其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明朝“无善治”的主要表现。为改变这种弊端,黄宗羲提出了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制度因素,根据表格信息“唐朝182位宰相”“两宋121位宰相”“明朝4位宰相”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变化,从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统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等方面作答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可从皇帝政务繁忙、内阁职能模糊、宦官参政等方面指出明朝“无善治”的主要表现。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可归纳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等方面。

(1)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以分散相权;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以分割相权;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变化:相权从位高权重到日益消弱直至废除,君主专制日益加强(2)表现:导致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后来设置的内阁职权范围始终不明,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措施:反对君主专制,设官以治之;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