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夏商周时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题目描述

【题目】夏商周时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朝代兴亡简表

朝代

 

 

西周

 

周幽王

 

(1)请将上表内容填写完整。

(2)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概括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这对今天治国理政有何启示?

●制度创设

材料一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材料二  西周重要封国一览表

诸侯国

第一代诸侯

鲁国

周武王弟周公旦

燕国

周武王弟召公奭

卫国

周武王弟康叔

晋国

周成王弟叔虞

齐国

功臣姜尚

宋国

商纣王庶兄微子启

 

材料三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分封制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锐意改革

材料四  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4)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材料四中选出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写序号)任选一项变法措施,说说其对秦国发展的作用。

●思想繁荣

材料六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⑥“兼爱”“非攻”

(5)以上主张中,

属于儒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

属于道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

属于法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兴    亡禹      纣周武王     (2)原因:暴君、暴虐统治。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3) 分封的诸侯主要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从而巩固了西周统治。(4)经济措施:②⑤⑧;建立县制:加强了君主的权利等 (5)属于儒家学派的是②⑤;代表人物有 孔子/孟子/荀子 。属于道家学派的是①④;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属于法家学派的是③ ;代表人物有韩非/商鞅。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后盘庚迁都到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幽王被杀。(2)据所学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3)根据材料三“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可知,分封的诸侯主要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从而巩固了西周统治。(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有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⑤统一度量衡;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商鞅变法中任选一个措施,写出其影响即可,如建立县制的措施,加强了君主的权利等。(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儒家学派的是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属于道家学派的是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属于法家学派的是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代表人物有韩非、商鞅,主张以法治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