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下面是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

题目描述

【题目】下面是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有名的有72人

材料二

他因抱改革天下的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材料三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材料四

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仁不让于师”

(1)材料中的“他”是何人?生活在哪个时期?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5)材料四中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6)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被谁继承和发展?

 

答案解析

(1)孔子;春秋末期。(2)儒家学派,“仁”“礼”(3)创办私学(4)有教无类(5)谦虚的学习态度、老实的学习态度、要有独立的思想(6)孟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6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孔子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有名的有72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三千多弟子,72贤人。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孔子;春秋末期。(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孔子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孔子的思想。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赞美西周的制度,主张把社会拉回到西周去;提出“仁”和“礼”的学说。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儒家学派,“仁”“礼”(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有些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退休官吏,回到家乡收徒设教,兴办私塾,不过影响不大。到春秋晚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孔子也开始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创办私学(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类,指贫富贵贱的等级区别)”(《论语·卫灵公》),只要“自行束脩(十条干肉)以上”(《论语·述而》)就收为门徒。这样,比较贫寒的平民只要交得起束脩的都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有教无类(5)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孔子的言论告诉我们学习的道理。题文信息提示:“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仁不让于师”。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此句教育我们对待学习、学问要有诚实的态度。根据要求即可回答:谦虚的学习态度、老实的学习态度、要有独立的思想(6)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孔子的思想在战国时期被继承和发展。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孟子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