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

题目描述

【题目】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建国以来农村政策的变化。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中国统计年鉴(1983) 》

材料二  下图为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部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和当时农村进行的什么运动有关?这一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农业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哪些运动有关?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这一做法“效果很好”?

(4)综合上述探究,你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2);大跃进;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3);安徽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开放性题目,制度农业政策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完成。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一种浮夸风,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的失误,主要标志是瞎指挥、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1958年成为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安徽省实行;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开放性题目,制度农业政策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