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西方的近代化依次经历了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

题目描述

【题目】西方的近代化依次经历了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中国则与之不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方近代化】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写出15—18世纪,影响近代欧洲“人心改变”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2分)欧美先进国家政治上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嬗变”指的是什么?(1分)

【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分析与比较】

材料三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所呈现的特点?

(4)导致中国与西方近代化道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2)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器物(技术)层面——制度(政治)层面——到思想(精神)层面。(4)原因:封建社会守旧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小农经济实力强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力衰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言之有理两点即可)

(1)“人心改变”指的是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即思想解放。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5到18世界”的欧洲,和两个人物但丁和伏尔泰,可知相关的历史事件包括: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欧美先进国家政治上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嬗变”指的是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根据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师夷长技”是洋务运动的主张;“变法图强”和“梁启超”代表的是戊戌变法;“三民主义”和“孙中山”代表的是辛亥革命;“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两面旗帜。(3)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可以概括出,我国学习西方的过程是,器物(技术)层面——制度(政治)层面——到思想(精神)层面。(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封建社会守旧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小农经济实力强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力衰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