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一《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1日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资治通鉴》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中的“教民耕战”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阅读材料三,“魏主”指的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4)对于以上改革,有人认为“商君遭车裂而亡,秦朝二世而灭,鲜卑族汉化”。所以,这些改革都是失败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如果不认同,请你写出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商鞅。大大增强秦国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思相近即可)(2)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文字;等等。(3)北魏孝文帝。改用汉姓。(4)不认同。改革成功与否的判断依据应该是“改革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言之有理即可,没有给出依据不得分)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材料中的“教民耕战”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方古印文体现出的有效的历史信息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文字。(3)根据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的信息可知,“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根据材料“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改用汉姓的措施。(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改革成功与否的判断依据应该是“改革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是实行改革者的最终命运如何,主要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就都是成功的改革。
相关试题
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
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单选题)运输业的性质和运输市场的特点决定了
汉武帝时,“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
2017年3月5目至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
在印刷输出时,如果图像中包含剪贴路径,现需要
什么是员工激励?激励的作用如何?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中书局等都
不同类型的稿件有不同的审稿方法,但不论审什么
下列哪项不是降损措施()。
某男为血友病患者,与一带该致病基因的女性结婚
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
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个。
甲型病毒性肝炎概述
1972年,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非官方智囊团罗马
如果导游服务质量低劣,则会对旅游产品的销售、
依照刑法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
下列二力的平衡条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
用于描述相互合作的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和链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