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8:19:52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三  有人说,东京比汉唐的京都,民户增加十倍。……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作“鬼市”。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诸班直军营相对。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1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结合材料,分析政府为了避免出现“举世舍农桑,趋商贾”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答案解析

(1)“土地制度”,依据材料一信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可知,该土地制度是井田制。(2)“局限性”,根据材料信息“治官府,给徭役”、“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沉重徭役赋税的负担、遭受自然灾害的侵扰、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等。(3)“变化”,据材料三信息“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作‘鬼市’”得出:时间限制被打破;由材料信息“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诸班直军营相对。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德驰:空间限制被打破、草市的出现;依据所学知识从商业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的角度补充。(4)“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府为了避免出现“举世舍农桑,趋商贾”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消极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形成、使中国长期处在资本主义萌芽状态、形成牢不可破的“农本观念”和“轻商观念”等角度分析。

(1)井田制(2)①沉重徭役赋税的负担;②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③遭受自然灾害的侵扰。(3)①空间限制被打破,坊市分离,草市的出现;②时间限制被打破,夜市出现,昼夜相接;③商业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4)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影响:①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形成;②使中国长期处在资本主义萌芽状态;③将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形成牢不可破的“农本观念”和“轻商观念”。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