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

题目描述

【题目】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适: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昼夜苦学/才须学也    B. 日昃始食/意与日去

C. 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废寝食者    D. 辄以水沃面/投以骨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 长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3】范仲淹的身世、家境怎样?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B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B每天/岁月;A读书(学习),C睡觉,D用。【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此题要注意把几件事从中间划开。【3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范仲淹的身世可从凄凉的角度考虑作答。家境可从贫寒的角度作答。要分别结合原文的“二岁而孤”和“母贫无靠”来分析。【参考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他竟然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说:“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