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后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管仲相桓公”最终实现了什么目标?

(2)材料二中哪一项变法措施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3)为了更好地推行变法法令,人们都在流传着商鞅将任命一名能干的县令并派他到远离国都的地区。这件事可信吗?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这两场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或“霸诸侯”)(2)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3)不可信;因为县令是由国君任命的。(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改革是国家富强的保证,我国应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等。

(1)根据所学知识,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2)根据所学知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根据材料“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可知,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说明变法是成功的。(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办法的内容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知,“商鞅将任命一名能干的县令”的说法不可信;(4)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认识到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改革是国家富强的保证,我国应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