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 “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它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从先辈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答案解析

(1)救亡图存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孙中山(孙文或孙逸仙)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3)新文化运动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4)爱国、不懈的探索(言之有理)

(1)依据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分析可知,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是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先生”指孙中山;“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依据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分析可知,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向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迁入北京,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都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从先辈身上学到的精神:热爱祖国,谦虚好学,勇于创新,不懈探索,积极进取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