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

题目描述

【题目】“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

材料一:

公元前771年,(西周)国都被入侵的戎人毁灭,国王被杀。王子东迁,以后的周朝在历史上成为东周,从此政治上长期衰退,直到周的领域全被秦国吞并,而秦最初也是向周臣服之国。

传统上东周又被分为两个阶段。可是两段之间,并不衔接。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代”。如此称呼,纯系根据两部历史书籍而来。《春秋》是鲁国的史书,以春去秋来的方式记载前一阶段的重要事迹。《战国策》是一部不具作者姓名的著作,片段叙述秦统一之前约一百八十二年各国间的军事与外交,两书各有独到精彩之处。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阅读材料,在下面图示的空白位置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材料二: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庄公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桓公。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齐桓公称霸中原所采取的策略?

材料三:  

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剩下的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战役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材料四: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时代特征?

答案解析

(1)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2)尊王攘夷 (3)战国时期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等(答案合理即可) (4)商鞅变法   使秦国国立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社会变革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1)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2)依据材料“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3)依据材料“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役是长平之战,生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4)依据材料“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对国家进行了改革,史称“商鞅变法”,这次改革大大增强了秦国的战斗力,使秦国国立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兼并,各国以统一为目标,攻城灭国,战乱不断、促进了社会变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