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22:42:53

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材料三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什么现象?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3)概括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并分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

答案解析

(1)特点:根据“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可概括得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背景:根据“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可知,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2)现象:从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看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3)特点:根据材料三,可从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等角度总结回答。根本因素: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1)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现象: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3)特点: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均有较大提高,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根本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