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材料三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什么现象?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3)概括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并分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
答案解析
(1)特点:根据“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可概括得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背景:根据“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可知,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2)现象:从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看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3)特点:根据材料三,可从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等角度总结回答。根本因素: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1)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现象: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3)特点: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均有较大提高,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根本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相关试题
标准离差是各种可能的报酬率偏离以下哪一项的差
(判断题)根据招标项目评标需要,施工监理货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族,慈善思想源远流
要了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伟大抉择,应查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红军长征”为主题进行探究
古代书信一般格式中放在最后的是()。
【多选题】 要全面理解风险的含义,应注意以下
2011年海峡两岸共庆辛亥革命100周年。以
下列关于项目管理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任免人员应当使用的文种是:
关于我国气温分布正确叙述是
被称为“死面”、“呆面”的面团是()。
高温环境作业人员应供给含盐饮料,其适宜的氯化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协议出让过程中,逾期未全部
编制全面预算的关键和起点是( )
技术人员可对结果的准确性或对其他任何妨碍或影
希腊三哲人是哪三人?
«利维坦»一书的作者是()
“p可以推出q,如果非q,则非p”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