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

题目描述

【题目】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步骤一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步骤二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

步骤三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

(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 (3)孟子、儒家。 (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河姆渡原始居民;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修建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有: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都是由于人类不珍惜自然资源,滥砍滥伐,过度开采和使用资源造成的,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环境。(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