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0 18:41:01

    材料一: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为家庭弱势群体撑起了一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为家庭弱势群体撑起了一把法律“保护伞”。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人民法院可撤销其监护资格;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发现家庭暴力未报案将担责。

材料二:一份《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引发热议。根据该《报告》,我国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手机已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重要工具。然而,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有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不良网站,荒废了学业,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材料三:七年级学生小萌在傍晚回家的路上,为图方便坐上一辆“黑车”,不料被司机劫持、囚禁。后来她利用安全平台上学到的知识,冷静机智,趁司机不备,悄悄向12110报警平台发出求救信号后被解救,后黑车司机迅速被公安民警抓获。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

(2)看了材料二,有人认为:只要矫治了不良行为,就能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了。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说说未成年人应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至少三点)

答案解析

(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设置了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人民法院可撤销其监护资格体现的是司法保护;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发现家庭暴力未报案将担责体现的是社会保护。(2)本问为辨析题,首先分辩观点的正确与错误,再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除了矫治不良行为,还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更需要未成年人自身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等。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片面的。(3)本问考查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措施。学生可从远离危险,拒绝侵害;面对不法侵害,要勇敢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②学会求救和自救;③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等角度组织答案。

(1)司法保护、社会保护。(2)观点片面。矫治不良行为有利于预防违法犯罪,因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但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要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关键是未成年人自身素质的提高。(3)①远离危险,拒绝侵害。即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面对不法侵害,要勇敢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学会求救和自救。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