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5-30 10:13:57

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

题目描述

题目

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__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B: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C: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D: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答案解析

第一空,前有限定词“鞭辟入里”,所填词语要与限定词搭配,鞭辟入里侧重“里”,形容分析透彻深入,切中要害。B项“远见卓识”侧重“远”,形容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里”与“远”不搭配,故排除B选项。 第二空,“然而”一词表示转折,意为前后语义相对或相反,前半句强调“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然后话题一转,后半句强调“对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此处要填一个各有各见解的词语。D项“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符合题意。“各持己见”、“各执一端”指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重在“执”,文中仅在说明各有不同见解,并没有涉及到谁对谁错,故排除A、C两项。 第一空,验证。“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符合文意。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注: 不易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真知灼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

答案:D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