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学习历史有多种方式,某校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两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

题目描述

【题目】学习历史有多种方式,某校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两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现邀请你共同探究。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传唱。

(1)这首歌曲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炎黄子孙,坚韧不拔地努力奋斗。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和《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出什么共同呼吁?近代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

(3)这是一组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邮票。清在图1、图2、图3中任选一张邮票,为图片撰写解说词。(提示:从时间、人物、简要经过、影响等方面作答)

 

答案解析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2)全民族闭结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3)略。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有关知识的识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因此,《松花江上》 这首歌曲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和《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呼吁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进入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阶段。图2: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跟日军展开激战,最后,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图3: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