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0:25:18

阅读材料,完成卜列要求。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卜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清末状元张寒认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本欲招商股白银60万两,但一年之中,奔波无数,只招得三四万两。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容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购存沪未用的204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以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大生纱厂在江苏通州唐问开车生产。唐闸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

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大生纱厂所产之纱,质地优良,行销各地,利润优厚。民国初年,大生妙厂进入辉煌时期,利用大生纱厂的利润,兴办了学校、港口、慈善机构、博物苑以及气象台等,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

——摘编自陈杨霞《浅谈利用文化遗产开展历史神入教学的策略》

材料二  大生纱厂开厂之际,张春请江宁画家单林作了四幅画,名为《厂做图》,悬挂在厂内公事厅,生动记录了大生创业的艰难和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第一幅画名为《鹤芝变相》,讽刺了集资过程中洋行买办潘琴鹤(华茂)和郭茂之(勋)的反复无常。第二幅画名为《桂杏空心》,讽刺了江宁布政使司桂高庆、太常寺卿盛杏荪(宣怀)的言而无信。第三幅画名为《水草藏毒》,讽刺了通州知州汪树堂和幕燎黄阶平的暗藏祸心、多方阻挠。第四幅画名为《幼小垂涎》,讽刺了上海商界巨子朱幼鸿(畴)严小舫(信厚)的贪得无厌。

——摘编自言夏《国商一排徊上海路灯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大生纱厂创办和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封建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解析

(1)创办的原因: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等信息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据材料清末状元张謇认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水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并结合其所处时代可知,张赛本人爱国心的驱使;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放宽民间办厂限制;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据材料“大生纱厂在江苏通州唐闸开车生产。唐闸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等信息可知,厂址靠近产棉区,原料价廉;据材料“民国初年,大生纱厂进入辉煌时期,利用大生纱厂的利润,兴办了学校、港口、慈善机构、博物苑以及气象台等,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可知,张謇尊重市场规律,采用多元发展战略。(2)据材料《鹤芝变相》、《桂杏空心》、《水草藏毒》、《幼小垂涎》等画作可知,“这些画采用谐音、隐喻手法,记录了稚嫩的中国民族工业起步时的艰难,也表达了张謇这位传统士大夫身份转换时的辛酸与无奈”。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封建势力以多种方式的压迫下,成长的艰辛历程。

(1)创办的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张赛本人爱国心的驱使。发展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企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为企业发展提供市场和劳动力;厂址靠近产棉区,原料价廉;采用机器生产,产品质地优良;张謇尊重市场规律,采用多元发展战略。(2)表现:封建买办势力肆意摆布和捉弄民族企业;各级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封建官僚资本以入股、敲诈或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企业。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