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08:54:07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

题目描述

【题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向我们迎面扑来,给我们带来2017年初春的一场精神盛宴。

这是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印在民众的脑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该节目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引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这一节目大力创新,以“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既有趣味性,又适当还原诗词的独特意象,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中国诗词大会》造成万人空巷,普通农妇、高中学妹成为“国民网红”,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文化盛事,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成功案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轰动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哪些启示。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请你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解析

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等知识点的把握。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轰动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哪些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关注中国人独特的诗词文化情结”“视听技术手段”,调动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文化创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2)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①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展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魅力。②关注中国人独特的诗词文化情结,引导全民参与,重视了人民的主体作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③重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文化与传媒、科技有机结合,创新使传统文化更具生机和活力。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诗词大会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成功实践和生动案例。(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国诗词课程走进学校课堂;采用多媒体技术;课本剧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