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04:06:30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

题目描述

【题目】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综上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关于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可结合材料一中的“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来概括。而监督的加强恰说明了君主加强了官员的控制,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2)因为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制定了陶片放逐法,故最早由克利斯提尼制定。而特点可结合材料二的“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的相关内容来作答。(3)关于原因,学生回答出新闻媒介对政府的制约即可。而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一个是由监察官员为主体;而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注意提问的是监督主体,不要回答成客体,如官员和最高权力者。(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从“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回答出: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从材料二中可得出: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此外,从材料三中可得出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

(1)内容: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专门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特征: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2)克利斯提尼。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3)原因: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不同: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4)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重视媒体监督作用;借鉴吸收政治文明成果。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