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题目描述

【题目】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四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使秦国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内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4)与材料四有关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是什么?“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人物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

(1)图一是春秋形势图;图二是战国形势图。(2)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3)公元前356年;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1)观察图一,可见图中有很多的诸侯国,如齐、鲁、晋、燕、吴、越、秦、楚等,他们很多都是西周分封制下较为古老的诸侯国,还有城濮等地名,可判定图一为春秋争霸形式图;而图二中没有晋国、宋国等国,多了韩、赵、魏三国,出现了秦、楚、燕、齐、和韩、赵、魏三国并立的局面,因此为战国七雄,所以图二为战国时期形势图。(2)依据材料二“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如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3)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二中“商鞅之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秦国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等;其影响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依据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分析可知,与材料四有关的人物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树立君主的权威。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一书。“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比较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的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