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题目描述

【题目】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加强集权)

材料一:“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反映出明朝实行怎样的文化专制措施?图中大臣“跪受笔录”始于清朝创立的哪一制度?

(科技文化)明清之际,科技发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2)上图著作出自明清时期的哪一作者?该著作地位如何?

(中外关系)

材料二: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摘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当地归我”

——郑成功

材料四:(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3)材料二所说的“远洋探险”是指什么事件?探险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4)材料三中的贵国是指哪个国家?请用元朝的一史实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5)材料四评述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中“仅限于□□一处口岸”空缺处所指的口岸名称是什么?

(6)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外关系的特点。

(边疆管理)

材料五:明修长城清修庙,乾隆皇帝也说过“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7)乾隆皇帝70岁寿辰时,他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参加祝寿庆典。乾隆皇帝特意在山庄的北面,仿照他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这位宗教首领是?明朝修建长城主要是为防御北方哪一少数民族的进攻?

答案解析

(1)八股取士;军机处(2)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郑和下西洋;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荷兰;设置澎湖巡检司对其进行管辖(5)闭关锁国;广州(6)既有友好往来又有武力冲突;由开放走向封闭(7)班禅六世;蒙古(贵)族

(1)根据材料一“明太祖制义取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图中大臣“跪受笔录”始于清朝创立的军机处。(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出自明清时期的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洋探险”是指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根据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国是指荷兰;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之土地。(5)根据材料四“(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因此空缺处所指的口岸是广州。(6)依据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往来;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是暴力冲突;郑和下西洋是对外友好交流,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说中外关系的特点是既有友好往来又有武力冲突;由开放走向封闭。(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皇帝70岁寿辰时,六世班禅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参加祝寿庆典。乾隆皇帝特意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因此这位宗教首领是六世班禅。明朝修建长城主要是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进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