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6:56:4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曾有三次被

题目描述

【题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第一次是1642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第二次是甲午占争后割让给日本,第三次是1949年蒋介石退踞台湾。

材料一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旧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问关不忍离。

——郑成功

材料二   施琅于康熙六年上疏康熙帝,提出“顺则抚之,逆则巢之”的抚剿并用方针。……施琅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在战略上,采取先取台湾门户澎湖,“以扼其喉,拊其背,使台湾不战自溃。……台湾人民象当年迎接郑成功一样,壶浆箪食以迎施琅。”  

   ——《施琅将军传》

1683年施琅作为清政府福建水师提督,率部向台湾进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在实现国家统一后,他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将台湾纳入祖国版图,驻军守护,设官治理,徐图开发的正确主张,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后人永远不会忘记。去年是清政府统一台湾320周年,也是对这次统一进程做出过基大贡献的施琅诞辰382周年。“施琅与海峡两岸”研讨会在福建举行,来自香港、台湾以及全国各主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福建当地近百位有关清史及施琅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材料三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四    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为了‘台独’而认同日本人,不仅扭曲了历史,也否定了台湾人,……既丢了根,又抛了本,所以是根本不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在完成哪一重大活动后的心情?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施琅攻台成功的主要原因。此后清政府管理台湾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3)结合材料三、四,回答:丘逢甲《春愁》写于哪一年?(1)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危害?

答案解析

(1)活动:根据材料一“逐荷夷”,结合所学可知,此诗反映了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后的心情。(2)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二中“台湾人民象当年迎接郑成功一样,壶浆箪食以迎施琅”可知,其行动符合历史趋势和民心所向;由“战略上,采取先取台湾门户澎湖”,“抚剿并用方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施琅作战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的进攻时间、机遇得当。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二“提出将台湾纳入祖国版图,驻军守护,设官治理,徐图开发的正确主张”,结合所学可知,此后清政府通过设立台湾府和台湾行省,逐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意义:从政治、经济、国防和社会进步等角度分析。(3)时间:结合材料三“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可知,丘逢甲《春愁》写于1896年。原因:根据材料三“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甲午战争失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 危害:结合所学指出割让台湾,使台湾和祖国分离了半个世纪之久。

(1)活动: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2)原因:客观:施琅收复台湾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顺应海峡两岸的民心。主观:战略指挥上、作战时间上、战术运用正确。措施: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设立行省。意义:台湾府和台湾行省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3)时间原因:1896年,甲午战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危害:导致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近半个世纪。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