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校以“洛阳的变迁”为主题,开设以下三个综合探究栏目。请仔细

题目描述

【题目】某校以“洛阳的变迁”为主题,开设以下三个综合探究栏目。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栏目一千年帝都

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先后有十三朝定都于此,有"千年帝都"之称。

栏目二帝都风貌

栏目三帝都风采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阅读栏目一,请列举北魏迁都以前两个曾以洛阳为都城的政权名称。

(2)栏目二文物均出土于洛阳,属于北魏时期。其中的墓志中还出现了“德”“孝”“仁”等字。请结合所学,说明文物一、二反映的孝文帝改革措施(两条)。

(3)结合栏目一、二,分析栏目三中洛阳形成“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风采的原因。

答案解析

(1)东周(春秋、战国);东汉;魏(三国);西晋。(2)穿汉服;汉姓(汉语);提倡以孝、仁等儒家思想来治国。(3)帝都基础;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政策);民族融合。

(1)阅读栏目一的“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先后有十三朝定都于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东周建立;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洛阳;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分析栏目二的文物一,可以看出出土的文吏俑身穿汉服,故反映的是魏孝文帝改革的穿汉服;文物二的“元”反映出魏孝文帝改革的改汉姓;墓志中出现了“德”“孝”“仁”等字,反映出魏孝文帝改革的提倡以孝、仁等儒家思想来治国。(3)洛阳是东周、东汉、魏国、西晋的都城,具有帝都基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洛阳形成“礼仪兴盛,人才济济”的风采。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