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53:33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爱因斯坦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科学方法”的内涵?并分析牛顿的理论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发展的表现?据材料二、三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的影响方面侧重点的不同。两者在价值取向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这句话的含义?谈谈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答案解析

(1)内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在《原理》一书中集中体现了几种科学方法,以实验作为应用方法的基础,他是从事实验和归纳实际材料的巨匠,也是将其理论应用于天体、流体、引力等实际问题的能手,所以他以实验为基础;牛顿将物理学范围中的概念和定律尽量用数学演出,因此牛顿把自己的书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牛顿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对万有引力和三大定律的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也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传统的太阳中心学说,有力地冲击封建神学,推动了科学革命。科学的发展推动人们的理性思考,从而为启蒙运动兴起奠定基础;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因此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因而他是对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否定;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因此是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不同,根据材料“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可知,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根据材料“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等信息可知,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相似,根据材料“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等信息可知,两人都强调科学具有巨大力量,科学应为人类造福,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3)含义,根据材料“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但同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应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前提条件,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已经面临的“潜在的危险”。

(1)内涵:实验为基础;数学为表达形式。影响:有力地冲击封建神学,把神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为启蒙运动兴起奠定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2)表现: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不同: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相似:科学应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3)含义: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应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