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材料一中图A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图B所指的工具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图D工具的使用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请按先后顺序写出这三类生产工具的名称。

(2) 我国历史上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指哪一时期的文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材料二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

材料三:

(4)材料三中的人物是______,(2分)他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材料四: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5)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史实?

材料五:……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6)根据材料五,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铁制器具、铁器)(2)夏商西周   司母戊鼎(3)中华民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华夏族。(4)孔子,儒家。“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惜老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5)秦朝的暴政(答出焚书坑儒也行)(6)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这三类生产工具的名称分别是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历史上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指夏商西周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中华民族的主干是华夏族。(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物是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的“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惜老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秦朝焚书坑儒。(6)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