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在
题目描述
主观题
材料: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的很开心。过后,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解析
[题目解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值得肯定的。现代学生观认为: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晓星处于这一时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良好品德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马老师组织了“交朋友”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了晓星与人相处的方法。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晓星是想要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他有这种交往的需求,但是因为欺负同学使他被孤立,所以老师需要把晓星的交往需求激励出来,并通过班干部主动和他交往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 (3)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独特性应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马老师能够找到晓星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
:
相关试题
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
5761 卧式加工中心主轴功率大,调速范围宽
5803 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因第三
(单选题)某企业于2016年3月1日以980
如果企业流动比率>1,某项业务导致流动
假如你是一位上世纪70年代的记者,采访了党的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
1992年,在纪念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
平等就是一切条件下的同等对待。
能直接证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理论正确的是()
颅骨脊索瘤好发于()
教师劳动的特点( )。
不是有效预防肥胖症的方法是(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土的室内力学性质试验包括()等。
测交是恢复系选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患儿,男,9岁,上前牙外伤8小时后就诊。检查
不成熟的畸胎瘤复发后可再次进行手术,且肿瘤组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
“お茶壺道中”主要表现了当时日本人对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