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以上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中,改变了土地性质的是哪次?

 

答案解析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3)“大跃进”运动,造成建国以来的严重经济困难,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纠正“大跃进”等错误。(4)图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图二:土地改革,图三: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根据材料一,由“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的发展国民经济计划”, 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人民政府制订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的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3)根据材料三,由民歌“赶上英国不发愁。” 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歌“赶上英国”,是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中;“大跃进”运动这种“左”倾错误的结果,造成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由于纠正了“大跃进”等错误,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4)根据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图二:土地改革,图三: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改造中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