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5:13: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

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对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与戊戌变法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2)材料所述改革介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间。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对洋务运动有何重大突破,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重重的原因。

 

答案解析

试题解析:维新思想第(1)问,相似之处,根据材料文字“其余老弱一概裁撤”、“ 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大力发展工商实业”、“设立商务局”、“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等进行概括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重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培养人才,材料文字表明已经开始进行尝试制度变革,所以说,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面临列强对利权的攫取;清政府财政危机;改革缺乏系统方案和长远目标等困难。

(1)裁撤旧军、编练新军;鼓励实业、设立商务局;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2)突破:突破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改革模式,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原因:列强对中国利权的攫取;清政府财政危机;改革缺乏系统方案和长远目标。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